李成芳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李成芳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时间:2025-07-04 17:31:57
李成芳 - 生平概況
李成芳,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一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第十師二十九團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二七八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通信營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決死隊軍政幹部學校遊擊教官,決死第一縱隊三團團長,縱隊參謀主任,決死第一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太嶽縱隊第一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一旅旅長,豫西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十四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軍長,西南軍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三兵團代軍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李成芳 - 大事年表
1914年4月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
1929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3月起任3營8連指導員。
1934年7月起任3營教導員。
1935年3月起任紅4方麵軍第31軍93師271團政治委員。1935年12月起為紅軍大學學員。參加了長征。
1936年4月起任紅4方麵軍總指揮部通訊營政治委員。1936年11月起為延安紅軍大學學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1月起任山西沁縣決死隊軍政幹部學校遊擊教官。
1938年3月起任決死第1縱隊3總隊團長。
1939年12月起任決死第1縱隊參謀主任。
1941年3月起任決死第1旅參謀長兼太嶽軍區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
1943年9月至1945年秋任太嶽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秋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旅長。
1948年2月起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豫西區黨委常委。
1948年夏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政治委員。
1949年2月14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第14軍軍長。
率部參加挺進中原,解放大西南的重要戰役戰鬥。參加了上黨、鄭州、淮海等戰役。在廣東戰役中,參與指揮了陽江追殲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第14軍軍長。
1950年起任中共滇西工委書記,中共雲南省委委員、雲南軍區黨委委員。
1953年在朝鮮金城戰役見習,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兵團第15軍代理軍長。
1954年5月至1955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第二副參謀長。
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係學習。
1957年10月至196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1962年9月至1975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三書記、第二書記。
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
1964年12月起任中共雲南省委常委,1966年5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
1973年7月至1975年1月任第五機械工業部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5年1月至1977年12月任五機部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黨組書記。
1977年12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4年1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二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李成芳 - 官雀村圍殲戰
1946年9月,陳賡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對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動了手!9月22日夜,國民黨第一旅先頭部隊第二團在官雀村李成芳的十一旅將團圍住。戰鬥前陳賡打來電話:“李成芳,敵人的第二團戰鬥力很強,也很頑固,你們隻有兩個團擔任圍殲任務,行不行?”李成芳知道陳賡手邊並沒有機動兵力,便把半截子煙一口吸到嘴裏:“我們保證完成任務!”“好。”陳賡說:“一定不要叫敵人跑掉!發揮我們的夜戰特長,分割圍殲,爭取拂曉前解決戰鬥!”
總攻按時發起,仗卻打得十分艱難。“天下第一旅”確實不是吹牛,這個第二團進入官雀村隻短短幾個小時,已經在村周圍構築了一係列地堡,村子裏也依據民房院落組成了各自為戰又相互支援的防禦體係。麵對大潮一樣壓過來的衝鋒,敵人打得很沉著。衝擊的部隊接近地堡時他不開槍,不暴露,等部隊越過地堡,向村內發展時,地堡裏的輕重武器一齊吐出火舌,造成衝鋒戰士的很大傷亡。
李成芳火了,命令三營長帶八連從敵人戰防炮連和輜重連中間突進去。戰防炮連和輜重連存放著大批彈藥,火舌不敢向那裏舔,三營八連果然從那裏一舉突入村內。全營迅速跟進,攻占了村東北高地,而後全團擁了進去,於拂曉前殲敵戰防炮連、輜重連、三連、二連和六連,占領了一部分院落,與敵人形成插花對峙狀態。李成芳把各團團長召集起來,重新調整部署,決心按照陳賡的要求,天亮之前解決戰鬥。
陳賡的電話又打來了。這一次卻要求李成芳停止攻擊,隻要把敵人圍住就行。李成芳吃不準了,電話裏又不好問,碰巧各團領導都在,原封不動地傳達了命令,一個人悶在指揮所裏掏出旱煙葉,一根一根地卷“大炮”抽。
李成芳不知道,陳賡此時的胃口正大著呢!他不但要消滅甕中之鱉的第二團,還要消滅整天“天下第一旅”。他知道,如果過早地將二團吃掉,遠在臨汾的第一旅的其他部隊就不會出動增援。反之,隻要二團還在,第一旅必然來救。
到了中午,陳賡的電話打到官雀村:“李成芳,天下第一旅的旅部和一團已經被包圍在陳堰鎮,你們可以對二團發起總攻了!”抽了一上午煙,憋了大半天火的李成芳命令,挾煙帶火地衝出指揮所,對早已等在門外,不知是怕煙熏,還是怕旅長發火的各團團長說:“馬上總攻!”具體部署也隨之脫口而出。
李成芳的手剛剛劈下,兩顆信號彈便飛上天空。和旅長一樣憋足了勁的戰士們吼著叫著衝向敵陣。部隊進展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敵人團部已被包圍!”“增援團部的敵人第三次被擊退!”“敵人的團部已經拿下!團長王亞武被擊斃!”
李成芳 - 智取函穀關
1947年8月22日,陳謝兵團突破黃河天險,開始了戰略大反攻。陳賡出奇兵,主力繞過陝縣,直撲靈寶,攻打函穀關。在崤山,部隊與敵人不期而遇,陳賡一麵組織部隊全力出擊,消滅當麵之敵,又派出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利用北麵的黃河,從東、南方向,圍三闕一,攻打靈寶。他特別規定一條:“靈寶戰役由十一旅旅長李成芳全權指揮,各參戰部隊,包括我陳賡在內,任何人不準幹預李成芳的決心,隻管保證他的戰鬥需要!”這就是陳賡的用人之道。正因為如此,陳賡手下的將領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絕妙的傳奇。
李成芳帶著營、團長們在函穀關下的南李莊察看地形。他的神情是淡漠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這不是在做大戰前的準備,而是到了一處要麽太熟悉要麽太陌生的地方,熟悉與陌生的兩極才會使人產生這種感官上的同一種反應――木然。敵人在關上的工事占據地形之利,正麵仰攻必然遭到重大傷亡。關於如何攻打,部下指揮員意見不一,方案提了一大堆,又被推翻了一大堆。
李成芳裹在煙海裏。看地形時有人冒了一句“從西麵打函穀關”,當時他沒說什麽,內心裏卻很重視這個意見。他知道,曆代戰爭打函穀關都是從南麵進攻。現在敵人也把南麵作為防守的重點,構築了完整的防禦體係。或許它的脊背由於地勢險要,敵人會疏於戒備?但若從西麵打,會不會有悖於陳賡司令的“圍三闕一”的方針?“圍三闕一”的基本意圖是逼迫敵人出城向西潰逃,而後在運動中殲滅之。但如果不打痛敵人,它會乖乖棄城西竄嗎?攻南山,表麵上執行了上級的計劃,但不給敵人以足夠的震懾,便實現不了戰役目的。從西麵打函穀關呢?能不能撼動敵人?
李成芳丟了一地“炮彈”頭,決定去函穀關西麵看看地形。“為什麽函穀關在曆史上很有名氣?你們誰知道,給我講一講。”路上,李成芳問隨行的參謀們。一參謀說:“我知道一點。靈寶古代叫虢州。函穀關在秦漢時代是八關之首。有關它的傳說最有名的要數孟嚐君的故事。據說孟嚐君夜逃函穀關,危在旦夕,而函穀關的關法規定:公雞叫才開關放行。要是等到雞叫,秦國的追兵就到了。幸好孟嚐君門下有幾千食客,其中一人會學雞叫。他一聲口技引得所有的公雞都叫起來,於是孟嚐君就逃出了函穀關。”
看過地形,李成芳下決心從西麵打函穀關,以一部兵力從正麵吸引敵人,主力迂回到敵人脊背,實施偷襲與強攻並舉的作戰方案。在夜色中,李成芳指揮部隊發起進攻,天不亮就占領了函穀關。占領了函穀關,靈寶城就暴露在炮火控製之內。第十一旅、第十三旅趁勢發起總攻。不到四個小時,全殲守敵,生俘敵新編第一旅旅長以下5600餘人。
李成芳 - 返回大別山
1949年3月9日,第四兵團南下準備渡江戰役。過了淮河後,蔥蘢的大別山已經在望了。大別山對革命有著巨大的貢獻,她的子弟成千上萬擁進革命的隊伍,四兵團副司令員郭天民,十三軍軍長周希漢,十四軍軍長李成芳,十五軍軍長秦基偉,都出生在大別山。
隨著第一步的邁進,思鄉的情結越擰越緊,血脈的跳動越來越急促……他們離別大別山的時候,大都是十幾、二十歲,唇上的胡子還是軟軟黃黃的茸毛。數十年戎馬倥傯,腥風血雨,南北轉戰,九死一生,如今帶著滿腮的胡須,十分旺盛,像成熟待收的莊稼;一身的傷疤,每人不下七八個,圓圓的,很像掛了一身軍功章,又踏上了故鄉的土地,走近了千萬次繚繞在夢中的大別山。沿途村落不聞牛羊雞叫,未見炊煙飄動,斷壁殘垣上塗滿了國民黨的暴政:“獨子要應征”、“和尚道士要當兵”、“五十五歲的壯丁”……
十四軍軍長李成芳,16歲離開家,這次部隊正好路過家門,鄉親們擠在村口等他,他和鄉親們麵對麵互相看看,誰也不認識誰。良久,他終於認出叔父李清義。
叔父聲淚俱下,說:“你走以後,白黨把大別山壓死啦!……民國二十一年三月殺死了你爹,七月又殺死了你娘,全村16家餓死的、殺死的有54個人呀!第二年你妹妹又失落了,餓得誰也顧不上誰了,你家的房子也被白匪燒了……”
李成芳又去看望一個同誌的母親。當年他是和李成芳一塊離開大別山的,已經犧牲在長征的路上了。茅草棚裏滿是蛛網、塵埃,破爛不堪,遍地淒慘,從草堆裏爬出一個瞎眼的白發老婆婆,一聽成芳的名字,一把將他抱住痛哭不止,半天才說出一句話:“都叫白黨殺光啦,成芳,快帶部隊去!去打他們!去報仇哇!”這塊誕生革命、養育革命的土地,由於太多的犧牲,變成了褐紅色,是那種幹枯的血色。
李成芳 - 個人榮譽
二級八一勳章 | 一級獨立自由章 | 一級解放勳章 |
李成芳 -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126778/130393/7587105.html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