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公曆9月8日),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 出生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此時正是唐朝宮闈多事之秋。在20182;降臨19990;間的前一年,20182;的祖母武則天與宰臣裴炎把20182;的伯父唐中宗廢為廬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為皇帝,是為睿宗。睿宗名為大唐國主,年富力強,卻隻能居於別殿,不許聽政。而武則天年逾花甲,20173;臨朝稱製,軍國政事由她專斷。武則天在鎮壓徐敬業的揚州叛20098;之後,興告密之風,冤獄迭起,唐宗室及朝臣中的反對派不少20154;受到迫害。史稱“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20154;,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垂拱三年(687年)閏七月丁卯,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 永昌年間(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予李弘為子,繼其香火。載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
天授二年(691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這年八月,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20185;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20154;,20006;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
武則天稱帝後的長壽二年(693年)臘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這一年,其母親竇妃被戶婢團兒誣諂為“厭蠱咒詛”,在正月初二朝後,與劉妃一起被秘密地殺死於宮中,不知埋在何處。同年八月,其父李旦20063;被誣告有“異謀”,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幸虧太常工20154;安金藏大義剖腹,“以證明皇嗣不反”,才躲過了這場災難。根據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盧氏和李隆基的姨媽竇氏撫養、照料過年幼喪母的李隆基。
景龍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別駕。李隆基在宮中被幽閉了七年之20037;。聖曆二年(699年)20182;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這時武則天年事已高,經大臣狄仁傑等20154;的規諫,放棄立武承嗣為太子之念,李顯被接回洛陽,20173;被立為太子,皇嗣被封為相王。長安年間(701―704年),李隆基先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後任尚輦奉禦,負責掌管皇帝的內外閑廄馬匹。在此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這場政變。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治所在20170;山西長治)回到京師長安。20182;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李顯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武則天去19990;後,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恢複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20063;被20182;們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韋皇後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20063;不加製止,大加縱容。在景龍四年(710年),中宗終於死於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後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沒有等韋皇後動手,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欲先發製20154;。有20154;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相王報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為了拯救社稷,為君主、父親救急,成功了福祉歸於宗廟與社稷,失敗了我因忠孝而死,不連累相王。怎可以報告,讓相王擔心呢!現在報告,相王若讚成,就是害20182;參與了危險的起事;若20182;不讚成,我計謀就失敗了。”於是,決定背著相王,立即行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20154;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這時,鍾紹京反悔,拒絕參加這次政變。但在其妻許氏堅定的勸說下,鍾紹京決定參與政變。於是前往拜謁李隆基。入夜後,萬騎果毅李20185;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發布命令,終於定於七月二十一日夜發動政變。當夜,葛福順突襲羽林營,誅殺韋後黨羽韋跨、韋播、高嵩,策反了羽林軍,20006;攻入玄德門,李20185;鳧20134;引兵攻入白獸門,於三更會師於淩煙閣。李隆基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後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20154;20063;陸續被殺,20006;於全城搜捕韋氏集團20154;員,凡身高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處死,史稱“唐隆政變”。這時,李隆基才將唐隆之變的經過報告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20063;都仰賴你的力量了。”當日,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度,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20063;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太平公主恃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幹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願任20154;擺��,20134;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征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為太子之後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劇。景雲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地勸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Z的嚴詞拒絕,陰謀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愈演愈烈,睿宗對此感到不安。二月間,20182;聽術士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更加感到局勢嚴峻,遂頒下詔書,命太子監國。到景雲三年(712年),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20098;,又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隻是20173;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據稱太平公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20154;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胡僧惠範合謀推翻李隆基,20006;且太平公主準備以禦林軍從北麵、以南衙兵從南麵起兵奪權。甚至已經計劃在李隆基飲食下毒。魏知古將之報告李隆基,李隆基與王琚、張說、崔日用討論後,決定先發製20154;,於是召集弟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及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薑皎、太仆少卿李令問、尚乘奉禦王守一(20063;是玄宗的內兄)、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動。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20154;,各騎馬。李隆基親率太仆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20154;,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20154;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仆射竇懷貞20098;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麵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是為“先天政變”。自此以後,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李隆基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20098;、腐敗20127;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20154;做宰相。在這方麵,李隆基眼光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Z、張說、張20061;齡。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20098;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看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在渭川見麵時,李隆基提出20182;當宰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說”,玄宗一一應允,20182;這才同意。“十事要說”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行了。姚崇上任後, 幫助李隆基貶逐功臣、杜絕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還主持了開元初年的對蝗災的治理工作。當時在黃河的南北地區都發生了嚴重蝗災,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時消滅蝗蟲,不僅會導致經濟的重大損失和百姓的災難,而且對於國家穩定20063;至關重要。20182;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要全力以赴消滅蝗蟲,有功的進行獎勵。在20182;的大力推動下,蝗災沒有再繼續蔓延,很快被製止住了。
國家漸入正軌後,李隆基要以法治國。這時,打擊政敵、招權2013;賄、搞小集團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為20154;耿直、講原則的宋�Z。為政期間,20182;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20006;把要繼續實行姚崇時期好的製度。20182;20063;很重視對20154;才的選拔任用,雖然20182;掌握朝政大權,但20182;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最後,宋�Z因工作失誤以及過於守舊被罷相。
宋�Z罷相後,張嘉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雙全的張說又取代了他。張說上任後,軍事上,裁減了20萬邊防軍,把府兵製改成了募兵製:政治上,改革宰相機構,把“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了中書省的權力:文治上,任麗正書院領導(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19990;發展到了極點。開元十三年(725年),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張說後的幾位宰相,都因為不和而被罷免。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是廣東人,當時的廣東被稱為嶺南,還不是發達地區,犯罪的人也經常被流放到那裏,以示懲罰。所以在人們眼裏,那裏是荒涼、艱苦的地方。出身於廣東的人由於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裏出來的人很難在朝中做到宰相這麽高的官。但是張九齡卻憑借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相中。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後,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幹,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量才使用。同時,對於玄宗的過錯,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
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製度予以恢複。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製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製度也就廢除了。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19990;的主要原因。
開創了盛19990;之後,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20139;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20063;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正直的宰相張20061;齡等20154;先後被罷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於揣測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從洛陽回京長安,但宰相張20061;齡等20154;說秋收還沒有結束,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李林甫在張20061;齡走後卻對唐玄宗說,長安和洛陽是陛下的東宮和西宮,陛下願意什麽時候來往就什麽時候來往,不必再等以後,至於妨礙了農民秋收,免了20182;們的稅收20063;就行了。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玄宗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20154;20006;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_為太子。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20154;,但沒有一個能使20182;滿意。聽20154;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麽禮節,就將她招進宮裏,楊玉環懂音律,20063;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冊楊玉環為貴妃。為了討貴妃的歡心,唐玄宗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20154;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玄宗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後五天內會變味兒。而楊貴妃生在南方,喜歡吃這種東西。有了楊貴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20154;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肴、珍異珠寶。在堂妹的關係影響以及20182;本20154;財政能力出色的情況下,楊國忠20063;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20063;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20154;,三姐封為虢國夫20154;,八姐封為秦國夫20154;:其20182;的兄長20063;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楊國忠的權勢無20154;能比,兄妹二20154;的輝煌時期20063;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20098;起來,可以說,唐朝的轉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過失,但楊氏兄妹特別是楊國忠這個哥哥沒有起到正麵的作用,20182;的為非作歹,20063;沒有給妹妹帶來好運,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歸路。美麗20006;不是罪過,但美麗卻是一個起因。在楊國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20098;。朝政混20098;影響了國家的經濟。
玄宗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係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欲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玄宗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麵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20098;,唐朝大傷元氣。一是西邊和吐蕃的關係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曆來的和睦友好關係。二是西南的南詔國。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衝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征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兵達二十萬之多。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20061;(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20037;,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天寶十五年(756年),叛軍占領長安,防守潼關的唐將哥舒翰,雖擁有近二十萬的軍隊,但因是臨時湊集來的,缺乏戰鬥力。但玄宗和楊國忠對哥舒翰不放心,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結果,哥舒翰在靈寶被安史軍打敗,全軍覆沒,哥舒翰也做了俘虜。同年六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 進入安史之20098;的最高峰。
玄宗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到馬嵬坡(陝西興平西),隨行的將士發生嘩變,殺楊國忠,又迫玄宗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太子李20136;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
肅宗從河西、安西征調了萬餘名精兵,又調回了河北前線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和河北節度使李光弼所部五萬軍隊,靈武一時軍威強盛。接著又任命了朝官與將帥,建立了一套新的軍事係統,對抗擊叛軍20063;作了全麵部署。應肅宗之請,回2007;20063;派來精銳騎兵助戰。這時又適遇叛軍內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部下不服,戰鬥力20063;隨之削弱,形勢急轉直下。至德二年(757年),隨著安祿山被殺,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長安,居興慶宮(南內),稱太上皇。
玄宗不再過問政事。20182;居住在興慶宮,偶爾20063;去大明宮。侍衛20182;的20173;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另有玄宗的親妹玉真公主與舊時宮女、梨園弟子為20182;娛樂。玄宗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20182;從成都回來後,即派20154;去祭悼她;後來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輔國反對而停止,卻密令宦官將貴妃遺體移葬20182;所。宦官獻上了貴妃的香囊,玄宗把它珍藏在衣袖裏。又讓畫工畫了貴妃的肖像,張掛於別殿,“朝夕視之而欷�[焉”。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恩寵,上奏肅宗說:“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20154;20132;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20170;六軍將士盡靈武勳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這年七月,李輔國乘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玄宗遷居西內。在途經夾城時,李輔國又率射生將五百騎,劍拔弩張,氣勢洶洶地攔住去路。玄宗膽戰心驚,幾乎墜下馬來,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玄宗才安全地遷居甘露殿。事後,肅宗沒責怪李輔國,反倒安慰20182;幾句。不幾天,玄宗的幾個親信20063;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陳玄禮被勒令致20181;;玉真公主20063;出居玉真觀。剩下玄宗隻身一20154;,煢煢獨處,形影相吊,好不淒慘。之後,肅宗另選後宮百餘20154;,到西內以備灑掃。晚年李隆基憂鬱寡歡,寶應元年農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李隆基駕崩,終年78歲。葬於唐泰陵。同年20037;病已20037;的李20136;20134;駕崩。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Z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玄宗采2013;張20061;齡的建議,製定官吏的遷調製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20182;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20134;將全國分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20006;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
而在選拔20154;材方麵,玄宗20134;對科舉製度作出改革,限製了進士科及第的20154;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整飭吏治開元三年(715年),玄宗明確宣布:“官不濫升,才不虛授,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他決心選賢任能,量才授職,整飭吏治。首先是嚴格銓選製度,裁汰冗員。唐中宗以來,銓選製度十分紊亂,王妃、公主與權戚不僅賣官鬻爵,而且不經吏部大搞“斜封官”,請托之風日盛,致使員外、試、檢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濫吏充斥官府。開元二年,玄宗敕令罷免所有的員外、試、檢校官,嚴格控製官吏的選舉,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結果“大革其濫,十去其九”。這樣,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於事的現象,提高了官府辦事效率,又減省了國家開支。
考察製度玄宗以前,由於時人重京官而輕外任,地方官都是選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為了革除這一弊端,玄宗開元二年特頒下製令,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從都督、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為恒式”。他特別重視縣令的選任。開元四年,新選任的縣令被召入大明宮宣政殿,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考查縣令是否通曉經國治民之道,結果有二十多人不入第,暫且讓赴任就職,另有四十五人被淘汰,“放歸學問”。同時,還頒布了《整飭吏治詔》,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對刺史、縣令的政績進行考察,分為最、中間、殿三等,依次定為優劣,作為改轉升降的依據。
唐玄宗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20063;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19999;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這主要是對於兵製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製由於均田製的破壞,致使農民逃20129;,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20063;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雇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20154;,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20063;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製到雇傭兵製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製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製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20154;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開疆拓土除了對兵製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采取了其20182;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仆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複,長城以北的回2007;等族20063;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20063;恢複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複經曆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複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複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設立節度使至開元、天寶間,唐玄宗設立十大節度使,北方形成平盧、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8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共為10鎮,始成為固定軍區。節度使受命時賜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大旗),威儀極盛。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威權之重,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時稱節鎮。於是外重內輕,到天寶末釀成安史之20098;。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占了農民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20182;們還將逃20129;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20154;口兩方麵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20182;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20123;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20063;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但發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製,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發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武則天對佛教采取了縱容態度,這使得佛教發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20006;土地,還極力逃避國家稅收。和尚數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稅和徭役的20154;數減少,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在開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減全國的僧20154;和尼姑數量,最後使全國還俗的僧尼達到一萬二千20154;之多。然後,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對於官員和僧尼的20132;往20063;進行禁止,這使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重視圖書建設在文化事業上,重視圖書建設。開元三年(715),約請褚無量、馬懷素等人,商討史館經籍之事,因內府是太宗、高宗時代遺留舊書,常令宮人管理,有所殘缺,未加補輯,篇卷錯亂,難於檢閱,遂令褚無量、馬懷素率學者加以整理。
開元七年(719)又下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馬懷素、元行衝、吳兢、韋述等學者20餘20154;在秘閣編校數年,成《群書四部錄》200卷。後有專門設立書院等藏書機構,開元十年(722),在東宮“麗則殿”設立“麗正書院”,次年又創“集賢書院”,專供藏書、校書。開元時代藏書為唐一代最盛之時。總數達3060部,51852卷;另有道經、佛經2500餘部。長安、洛陽各藏有四部書,分為甲、乙、19993;、丁,排列經、史、子、集四庫。史稱“開元文集最備”,所藏達7萬卷,命集賢院學士張說等4720154;分司典籍。
開元五年,玄宗聽說一行和尚學問淵博,尤其精通天文曆法,即征聘20182;到京師。為了備顧問,特意將一行安置在皇宮光太殿內,20006;多次去看望20182;,詢問治國安民之道。
開元20061;年(721),玄宗詔令一行改造新曆,以糾正舊曆的失誤。一行先製造了黃道遊儀,以確定黃道的進退。接著,一行用它測量二十八宿與天體北極的度數。在實際測量中,發現了二十八宿的位置與古籍記載的不同,從而證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斷移動的。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學說早了將近一千年。
一行另一科學成就是首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開元十二年(724),玄宗命太史監南宮說等進行實測南北各地晷影和北極高度,測知影差與距離的比例20006;不固定,證明了過去“王畿千裏,影差一寸”學說的謬誤。 一行又使用自己設計的“覆矩圖”儀器,利用勾股圖計算,得出了南北兩地相距351裏80步(約合20170;129.22公裏),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的結論。一行等20154;實地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不僅在中國天文史上是一次創舉,在19990;界上20063;屬首次。所測子午線長度雖不十分精確,但和近代測定的數字(111.3公裏)相近,方法20063;是科學的。
《大衍曆》的撰成是唐代天文曆法領域所取得的一項新成就。一行在研製成黃道遊儀的基礎上,參考了曆代曆法,考其得失,於開元十五年(727)寫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後,由特進張說、曆官陳玄景繼續編次,翌年撰成上奏,十七年開始頒行新曆。《大衍曆》提出了比較正確的“定氣”概念,推算出與農時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自漢初《太初曆》至唐高宗《麟德曆》共有二十三家,雖然與天體的運行比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曆》精確,“其倚數之法固無易20063;。後19990;雖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唐玄宗時期,國力強盛,中外20132;往異常頻繁。高麗、新羅、百濟(均在朝鮮半島)、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羅(今尼泊爾)、驃國(今緬甸)、赤土(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訶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國都與唐朝有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遊者,人數眾多,不斷來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亞非地區和唐通使交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敦煌,是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長安尤為著名,這裏匯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4000家~5000家。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誌,在宮裏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20154;看重,但20182;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在20182;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裏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隨之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後,非常驚訝,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更加寵愛20182;。
李隆基即帝位之初,出現了“開元盛19990;”,朝中大臣上書力請玄宗東封泰山。玄宗經過一番謙讓之後,欣然首肯,於開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當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泰山西側的時候,突然東北風大作,從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隨從人員住的帳篷被風撕破,官員們亂作一團。封禪使張說本來就為封禪之事忙得焦頭爛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更使他手足無措。
為了穩定20154;心,20182;不得不出來打圓場說:“大家不要慌張,陛下是天子,如20170;禦駕出宮,定會驚天動地,這是東海之神來接皇上封禪的。”張說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靜下來,及至來到泰山腳下,天果然變得麗日晴和。但是,到了李隆基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風大作,寒氣徹骨。天氣的再度變故,不禁使李隆基心神不寧。20182;停止飲食,肅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20182;虔誠地向蒼天禱告:“我自即帝位以來,得到蒼天的佐助,國家昌盛,萬民安泰。我來登封泰山,本欲為萬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20154;有什麽過失,不配來泰山封禪,請上天來懲罰我本20154;;如果是隨從的20154;員沒有福分參加封禪,20134;請上天降罪於我,隨從的兵士和騎乘的馬匹確實受不了徹骨的寒風,請蒼天暫停風寒吧。”李隆基祈禱之後,果然風靜樹止,山間的氣溫隨之轉暖。為了2000;念這次成功的封禪,李隆基還親自撰寫了《2000;泰山銘》一文,刻在山頂大觀峰。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20182;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20182;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20098;,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曆史人物:
(1)唐玄宗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Z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19990;”。天寶十三年(754年),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
(2)20182;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2007;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製度,改府兵製為募兵製。
(4)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致釀成安史之20098;。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20182;晚年20063;給唐朝20154;民帶來巨大災難,20182;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重要曆史20154;物。
《舊唐書》:“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賜�T賞而放哇淫,懼其荒也;敘友於而敦骨肉,厚其俗也;�L兵而責帥,明軍法也;朝集而計最,校吏能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碩,講道藝文。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長轡遠馭,誌在於升平。貞觀之風,一朝複振。於斯時也,烽燧不驚,華戎同軌。西蕃君長,越繩橋而競款玉關;北狄酋渠,捐毳幕而爭趨雁塞。象郡、炎州之玩,雞林、�海之珍,莫不結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裏。天子乃覽雲台之義,草泥金之劄,然後封日觀,禪雲亭,訪道於穆清,怡神於玄牝,與民休息,比屋可封。於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康哉’之頌,溢於八�。所謂‘世而後仁’,見於開元者矣。年逾三紀,可謂太平。”“國無賢臣,聖亦難理;山有猛虎,獸不敢窺。得人者昌,信不虛語。昔齊桓公行同禽獸,不失霸主之名;梁武帝靜比桑門,竟被台城之酷。蓋得管仲則淫不害霸,任朱異則善不救亡。開元之初,賢臣當國,四門俱穆,百度唯貞,而釋、老之流,頗以無為請見。上乃務清淨,事薰修,留連軒後之文,舞詠伯陽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谘,政刑紕繆,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茲而睥睨,明哲於是乎卷懷,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前功並棄。惜哉!”
讚曰:“開元握圖,永鑒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新唐書》: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複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鑒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劍橋中國隋唐史》:“唐代諸君主中在位期最長的玄宗帝是一位非常能幹的統治者,王朝經過了幾十年的篡位、權力衰落和政治腐敗的苦難,他又使它的力量達到了新的高峰。對生活在他退位以後苦難動蕩的幾十年的中國人來說,他的執政期代表著一個已失去光輝的黃金時代,一個政績彪炳、安定繁榮和在國內外同樣取得成就的時期。但是他的統治以悲劇和災難告終,這一結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幾乎摧毀這個王朝的行動和政策所造成。對在8世紀50年代後期撰寫玄宗期曆史的曆史學者來說,他是一個悲劇中的英雄,他在執政開始時政績顯赫,但後來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國的行政和資源過分緊張,最後以退出政務來結束他支離破碎的統治。但所有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統治者,他給當時的曆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此外,他多才多藝:他精於音律、詩文和書法,是許多藝術家和作家的庇護人。他還精通道家哲學,成了道教的主要保護人;盡管他早期的措施對佛教組織不利,但後來仍深深地沉溺於密宗佛教。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似乎與弟兄和家屬都有很深的情誼,甚至他執政時期的正式記載,也把他描繪成一個十分親切、體貼臣屬和直率多情的人。就在他去世的一代時間中,出現了大量與他名字有關的半傳奇故事和民間傳說,而他對楊貴妃的那種招致不幸和災難的感情成了中國文學中一大悲劇主題和無數詩詞、小說和戲劇的內容。”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Z、蘇�F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Z、盧懷慎、蘇廷、韓休、張20061;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20098;。故用20154;得失,所係非輕。20154;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20098;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20061;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20098;之分20063;。”
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20154;。”
李商隱:“海外徒聞更20061;州,20182;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複雞20154;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2000;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Z,使之鋪陳大法,以和20154;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F、嘉貞、20061;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2000;律。”
崔植:“明皇守文繼體,嚐經天後朝艱危,開元初,得姚崇、宋�Z,委之為政。此二20154;者,天生俊傑,動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
熊與��:”巍冠攢疊碧雪花,坐閱山中幾歲華。莫把金丹輕點化,正愁生死困安家。“
何去非:“明皇以英果之氣,起平內難,遂襲大統,可謂誼主矣。然狃於承平晏安之20037;,府衛之製一切廢壞,盡推其權以假邊將。祿山虎視幽薊,橫製千裏,而軍中之吏凡三千20154;。故範陽之變一起,天下大震,徒驅市20154;以嬰其鋒。
司馬光:①聖20154;以道德為麗,仁義為樂;故雖茅茨土階,惡衣菲食,不恥其陋,惟恐奉養之過以勞民費財。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後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自謂帝王富貴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後無以逾,非徒娛己,20134;以誇20154;。豈知大盜在旁,已有窺窬之心,卒致鑾輿播越,生民塗炭。20035;知20154;君崇華靡以示20154;,適足為大盜之招20063; ②太宗鑒前19990;之弊,深抑宦官無得過四品。明皇始隳舊章,是崇是長,晚節令高力士省決章奏,20035;至進退將相,時與之議,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熾矣。
蘇轍:“唐玄宗、憲宗,皆中興之主20063;。玄宗繼中、睿之20098;,政紊於內,而外無藩鎮分裂之患,約己任賢,而貞觀之治可複20063;。憲宗承代、德之弊,政僨於朝,而畿甸之外皆為畔國,將以求治,則其勢尤難。雖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終,所以失之者一道20063;。”
邱�F :“後19990;20154;主若唐玄宗、德宗、宋之徽宗皆恃其富盛而不謹於幾微,遂馴致於禍20098;而不可支持之地,謹��於篇以垂19990;戒。”
王夫之:”若唐玄宗之晚節,未嚐安危而利災20063;,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喪敗,則雖知張20061;齡之忠,而終幸李林甫之能寬假以征聲逐色之歲月,故言之而必不聽。“
蔡東藩:”如玄宗之待楊貴妃及安祿山,正中此弊。貴妃一再忤旨,再遭黜逐,設從此不複召還,則一刀割絕,禍水不留,豈非一大快事!何至有內盅之患乎,唯其當斷不斷,故卒貽後日之憂。祿山應召入朝,尚無叛跡,設從此不再專閫,則三鎮易20154;,兵權立撤,20134;為一大善謀,何至有外20098;之逼乎?惟其當斷不斷,故卒成20182;日之變。且有楊妃之專寵,而國忠因得入相,有國忠之專權,而祿山因此速20098;,追原禍始,皆自玄宗戀色之一端誤之。天下事之最難割愛者,莫如色,為色所迷,雖有善斷之主,20134;歸無斷,甚矣哉色之為害20063;!“
毛澤東:“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後半輩不會做。”
李隆基詩詞作品 | ||
---|---|---|
《喜雨賦》 | 《�n�_頌(20006;序)》 | 《答賈曾令》 |
《將行釋奠禮令》 | 《受禪製》 | 《�J魏知古進詩手製》 |
《賜魏知古手製》 | 《命張說等與兩省侍臣講讀製》 | 《授姚元之兵部尚書同三品製》 |
《封張�ブ啤� | 《授張說中書令製》 | 《大赦製》 |
《賞定策功臣製》 | 《遣使宣撫諸道製》 | 《加封魏知古陸象先製》 |
《科屠割刑20154;骨肉者製》 | 《封張說褚無量製》 | 《幸東都製》 |
《封突厥可汗夫20154;呂氏孫氏製》 | 《加宋王成器等三公製》 | 《加劉幽求實封製》 |
《加宋王成器開府儀同三司製》 | 《授解琬朔方道後軍大總管張知運副大總管製》 | 《舉堪充將帥製》 |
《答張說進上黨舊宮述聖頌製》 | 《斥李嶠製》 | 《授盧懷慎同平章事製》 |
《授陸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製》 | 《封葉法善越國公製》 | 《授崔璩張毖朝散大夫製》 |
《黜陟內外官製》 | 《授王��朔方道行軍總管製》 | 《封郭虔��郭知運製》 |
《梅亭》 | ⠂ ⠂ ⠂ ⠂ ⠂ ⠂ ⠂ ⠂ ⠂ ⠂ ⠂ ⠂ ⠂ ⠂ 《憶梅妃》 |
玄宗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書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竇�U《述書賦》雲:“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鯨。”《古今法書苑》雲:“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傳世書跡很多,以《�n�_頌》《紀泰山銘》《石台孝經》等最為有名。
《�n�_頌》其起筆與收筆少藏鋒,挺拔別致。書風雄秀,結體豐麗,用筆遒厚。從整幅觀之,書法遒緊健勁,豐潤渾茂,具有唐典型風格,書出“二王”之間,而漸趨肥腴,法襲傳統家學。師承曆代宸翰之風。明張醜《清河書畫舫》評此帖雲:“結構精謹,筆法縱橫”。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雲:“字徑寸許大,遒勁峻爽,神氣逼人,蓋法文皇大令”。清梁�t《承晉齋集聞錄》雲:“頓挫提空,得褚之趣,開米之門”。清吳其貞《書畫記》亦雲:“書法雄秀,結構豐麗,絕無山野氣”。清楊守敬《學書邇言》:“明皇碑版已開圓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傳。”此頌為唐玄宗書法墨跡傳世之唯一孤本,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稱人間瑰寶。
此帖書法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氣完足,遒勁而舒展。黃山穀稱:“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之風”。將此帖與太宗《溫泉銘》、《晉祠銘》對比,的確能見其相承關係,但太宗清勁,玄宗遒婉,風格還是有異。 清王文治跋:“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唐玄宗富有音樂才華,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登基以後,在皇宮裏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唐明皇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鎮,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並給予糾正,這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的由來。
20182;還製定了《色俱騰》、《20062;婆娑》、《曜日光》等20061;十二首羯鼓曲名,創作了多首羯鼓獨奏曲。
唐明皇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唐明皇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20185;托夢與20182;創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傳說,但《霓裳羽衣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傳19990;佳作。唐玄宗能夠演奏多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
祖母:武則天。
父親:唐睿宗李旦。
母親:竇德妃。
皇後
王皇後武惠妃(追贈貞順皇後)
楊貴嬪(追贈元獻皇後,肅宗李亨生母)
嬪妃
董貴妃,原為良娣,見於《全唐文⠥𗥍20061;》冊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誥。楊淑妃,原為良娣,同上。
武賢妃,原為良媛,同上。於武惠妃是否為同一20154;,待考。
楊貴妃⠀
趙麗妃
劉華妃錢德妃盧賢妃(原為美20154;)韋順妃(韋秀)昭儀、婕妤林昭儀皇甫德儀(追封淑妃)
武賢儀
郭順儀
郭婉儀
董芳儀
柳婕妤
高婕妤才20154;
劉才20154;閻才20154;
陳才20154;
鄭才20154;
常才20154;
張才20154;
趙才20154;
莫才20154;
鍾美20154;
王美20154;
杜美20154;
張美20154;(張七娘)
項氏,生一女
郝氏(父郝洽)
崔氏(崔��長女)
崔氏(崔��次女)
鸞兒
曹野那姬(中20126;粟特20154;)
身19990;存疑
江采萍,封號梅妃
⑴部份學者認為是傳說人物。開元年間,玄宗將皇後之下的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改為三妃“惠妃、麗妃、華妃”。且終唐一朝,始終沒有梅妃這一封號。)
⑵20063;可能是暗指某20154;,唐玄宗被收錄《全唐詩》的詩雲: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卓卓不群如玉狀,從20170;呼爾為梅妃。綜上所述有故意空出一妃位變成三妃的可能。
皇子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劉華妃)
廢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趙麗妃)
唐肅宗李20136;(第三子,母楊貴嬪)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錢妃)
鄂王李瑤(第五子,母皇甫德儀)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劉華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劉才20154;)
夏悼王李一(第20061;子,母武惠妃)
儀王李�j(第十二子,母劉華妃)
潁王李�d(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懷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U(第十六子,母郭順儀)
壽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濟王李環(第二十二子,母鍾美20154;)
信王李��(第二十三子,母盧美20154;)
義王李�u(第二十四子,母閻才20154;)
陳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20154;)
豐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陳才20154;)
恒王李��(第二十七子,母鄭才20154;)
涼王李璿(第二十九子,母武賢儀)
汴哀王李�`(第三十子,母武賢儀)
另有七20154;早夭,母親名氏與地位失傳。
公主
唐玄宗共有29位女兒,如下:
永穆公主(母柳婕妤,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張去奢)
孝昌公主(夭折)
唐昌公主(第四女,下嫁薛鏽)
靈昌公主(夭折)
常山公主(第六女,下嫁薛譚,又嫁竇澤)
萬安公主(天寶年間出家做道士)
上仙公主(母武惠妃,夭折)
懷思公主(號登真,夭折)
晉國公主(先封為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
新昌公主(下嫁蕭衡)
臨晉公主(第二女,母皇甫德儀,下嫁鄭潛曜)
衛國公主(先封為建平公主,下嫁豆盧建,又嫁楊說)
真陽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蘇震)
信成公主(下嫁獨孤明)
楚國公主(先封為壽春公主,下嫁吳澄江)
昌樂公主(母高才20154;,下嫁竇鍔)
永寧公主(下嫁裴齊丘)
宋國公主(先封為平昌公主,下嫁溫西華,又嫁楊徽)
齊國公主(第八女,母楊貴嬪,先封為興信公主,又封為寧親公主,下嫁張��,又嫁裴潁,末嫁楊敷)
鹹宜公主(母貞順皇後,下嫁楊洄,又嫁崔嵩)
宜春公主(夭折)
廣寧公主(母董芳儀,下嫁程昌胤,又嫁蘇克貞)
萬春公主(母杜美20154;,下嫁楊�F,又嫁楊�)
太華公主(第二十一女,母貞順皇後,下嫁楊�)
壽光公主(第二十二女,下嫁郭液)
樂城公主(第二十三女,下嫁薛履謙)
新平公主(母常才20154;,下嫁裴�l,又嫁薑慶初)
壽安公主(李蟲娘”,母曹野那姬,下嫁蘇發)
記載有誤的公主
普康公主(夭折,疑為唐懿宗女普康公主,資料誤記於玄宗女之下。)
樂成公主,第二十三女。與壽光公主同時冊封,可能為樂城公主之筆誤。記載於《全唐文 卷二十四》 。
高陽公主(《全唐文 卷二十四》記載了唐玄宗第二十女被封為高陽公主的一段冊文。《新唐書 諸帝公主傳》中沒有唐玄宗的女兒曾被封為高陽公主的記載。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太宗女高陽公主的冊文,被誤放至玄宗之列。但據《新唐書》的記載唐高宗永淳之前公主的食邑為三百戶。唐玄宗時公主所獲食邑曾從五百戶增加到一千戶。因此從食邑“一千戶”判斷,這位高陽公主應是唐玄宗的女兒。可能是《新唐書》漏記這位公主或某位公主曾經的封號。)
年份 | 影視類型 | 劇名 | 飾演者 |
---|---|---|---|
1955 | 電視劇 | 《楊貴妃》 | 王元龍 |
1976 | 電視劇 | 《楊貴妃》 | 思維 |
1983 | 電視劇 | 《劍20185;李白》 | 王偉 |
1984 | 電視劇 | 《珍珠傳奇》 | 吳風 |
1986 | 電視劇 | 《楊貴妃》 | 宗華 |
1986 | 電視劇 | 《一代公主》 | 侯冠群 |
1990 | 電視劇 | 《唐明皇》 | 劉威 |
1992 | 電視劇 | 《楊貴妃》 | 劉文治 |
1994 | 電視劇 | 《武林奇緣》 | 黃春伯 |
1994 | 電視劇 | 《昆侖奴》 | 黃奕良 |
1999 | 電視劇 | 《大明宮詞》 | 楊昊飛 |
謝苗 | |||
吳軍忱 | |||
2000 | 電視劇 | 《楊貴妃》 | 江華 |
2003 | 電視劇 | 《天子尋龍》 | 陳浩民 |
2003 | 電視劇 | 《大唐歌飛》 | 唐國強 |
2006 | 電視劇 | 《神鬼八陣圖》 | 張謙 |
2007 | 電視劇 | 《大唐芙蓉園》 | 趙文�u |
2008 | 電視劇 | 《大唐遊俠傳》 | 湯鎮宗 |
2009 | 電視劇 | 《楊貴妃秘史》 | 黃秋生 |
2009 | 紀錄片 | 《大明宮》 | 黃河 |
2012 | 電視劇 | 《太平公主秘史》 | 張翰 |
2013 | 電視劇 | 《唐宮燕》 | 李承鉉 |
2015 | 電影 | 《王朝的女人ⷦ动惣 | 黎明 |
2017 | 電視劇 | 《大唐榮耀》 | 秦漢 |
2018 | 電視劇 | ⠣宮心計2:深宮計》 | ⠩欦 |
u200b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