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名言(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 编辑:5moban.com - 182017/11/07
立冬
“
一世繁華落盡,
秋水深處泊舟。
江山無邊寥廓,
歲月幾度閑愁。
立冬
太陽走到黃經的某一刻度就會發生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太陽與地球互動關係的冷暖,也影響到人情、世態。立冬是四時八節的大八節之一,一般時間在陽曆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度時。這是有特殊意義的時間。
冬的本義是終結,是先民係繩記事的繩結。會針線活兒的人在線兩端都打上結,即是冬的形象。但它後來借用,指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說文解字》:“冬,四時盡也。”冬因此特指一年之中第四季的三個月。人們說,“冬”字從夂(音、義同“終”),從二“丶”。“夂”意為“終止”“到頭”“到頂”。“丶”意為“入主”“進駐”。 兩個“丶”及“夂”各代表冬季的一個月。自下而上三部分筆畫分別代表太陽進駐冬季第一月(意為陽光所能照進室內的一點),進駐冬季第二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更靠裏邊的位置),以及冬季的終止月(第三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最裏位置)。在傳統農耕社會的冬季農閑時節,陽光最受關注,與屋簷陰影一樣是人們計時度日的工具(冬字的篆體即體現陽光照射地麵麵積的情形)。
萬物收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準備冬眠。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詩經》裏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名句。《禮記·月令》說立冬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呂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冬季的開始
天文學上也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我國地區差異之大在立冬節氣上也有表現:北方大地已是風幹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華北地區出現初雪了,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都能見著,南方還是豔陽高照,最北的地帶跟最南端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
立冬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冷空氣開始在大地上肆虐。立冬期間的冷空氣,不是把山區的紅葉一掃而光,就是把城裏的樹也吹成光杆,讓人們有一種一下子進入冬天的感覺。人文領域的節日“光棍節”即在立冬後三四天。立冬,意味著陰陽不交、天地不通、上下不通,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更加少了,雖然大地貯存的熱量還沒有完全消耗掉,此時還不會太冷,但氣溫已經逐漸下降。
立冬的大地,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傳統文化中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人們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立冬時節的營養以增加熱能為主,古訓有“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之說。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說:“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民間也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開春打虎”“立冬補冬,補嘴空”等說法。
古代的冬天
除此之外,王朝統治者也會在冬天動員民眾“興修水利”,統治者要“不違農時”,隻有在冬天農閑季節勸農修水利。從都江堰、鄭國渠開始,幾乎每一朝代都有大型水利工程,秦國的靈渠和江南運河,漢代的白渠、龍首渠,隋唐的大運河,元朝的通惠河……如非特別殘暴的統治者,我們可以想見水利工地上萬民勞動的場景都在冬天,重視水利工程和修繕都江堰的諸葛亮曾經指出,“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
在傳統中國,立冬也意味著平時上不起學的孩子有了進“冬學堂”的機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需要為家裏分憂,春耕秋收,都需要他幫忙,到農閑時節,孩子就可以進學堂認字,脫離“睜眼瞎”的苦海。從立冬開始,到臘月十五結束,三四個月的時間,就算是畢業了。跟秀才一類的讀書人雖然有本質區別,但鬥大的字能認一兩籮筐,也就能夠立身處世了。這一教育類似於今天的“掃盲班”。我們可以想見,中國民間大雅大俗的文藝創作,多半就出自這些“冬學堂”的學員。
對敏感的詩人來說,立冬是值得觀察、沉思的。有意思的是,跟現代文人在立冬麵前幾乎交下的白卷相比,古人的感悟太豐富了。
唐人李白有詩:
“
凍筆新詩懶寫,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宋人方回有詩:
“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
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
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陸遊有詩:
“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明人王稚登有詩:
“
秋風吹盡舊庭柯,
黃葉丹楓客裏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
今宵寒較昨宵多。
宋人仇遠在立冬日寫詩:
“
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這跟英國詩人雪萊的名言可相參證:
“
如果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當然,現代中國的大詩人穆旦也貢獻了他的傑作:
“
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
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
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
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麽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
今日立冬
今日話題
今天立冬,
您的家中有怎樣的習俗?
節氣作為我們的傳統文化,
對您有什麽樣的意義?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文章來源:餘世存《時間之書》有刪減
投稿郵箱:cctv1yehua@163.com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