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木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
這是詩人的一首詠物詩,借詠幽蘭桂華之皎潔,來讚揚君子潔身自好的品格。
葳蕤,形容枝葉茂盛而紛披。
開頭兩句用整齊的對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麽繁茂,它們的花兒多麽皎潔。
這是互文手法,實際上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括全株而言。
三四句寫因著春蘭秋桂的欣欣向榮,使得春秋成為了美好的季節。
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好的節操。
由此轉入五六句,由植物轉入人。
居住於山林之中的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麽,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下一句詩意卻另辟蹊徑,忽開新意。
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隻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分,而並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
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寫的,“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由此表達自己的愛惜羽毛、潔身自好。
文章來源:詩詞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係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